融合创新开启ETC+车联网新时代

大家下午好,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来到美丽的世界之巅、天空之城拉萨,来讲一讲ETC。实际上西藏是没有ETC的,所以我来到这个城市,由于职业习惯,坐车到了检查站的时候,第一反应以为这是个收费站。

 

ETC国家标准确立已经有十年了,ETC也已经形成了一个磅礴的产业。那么ETC的未来在哪里呢?我们认为当中有一半是跟车联网融合发展,这也是今天要讲的主题。

 

ETC发展趋势

首先是ETC的发展,我们先看它的一个趋势。大概在四年前ETC开始加速,从长三角珠三角两个片区开始联网,然后到2015年全国大联网,到现在为止,中国的ETC从网络规模上来讲已经是全球第一大网,有13万公里的高速公路,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骨干网络。而从用户规模来讲,实际上最新数据应该是接近6000万。我们保守预计“十三五”期末能达到8000万。如果整个行业能很好地协同发展、创新融合,应该会过亿,那么中国的ETC网络和用户群必将会成为全球规模最大、业务量最多的。

 

我们看今天的日本和韩国。日本现在有差不多8000多万用户,韩国国家小,差不多有2000多万用户。而这两个国家ETC的使用率是远远高于我们的——日本90%,韩国80%左右,我们差不多是30%,而且我们的发展实际上还处于初级阶段,因为用户还有着较多的不满意。

 

我们再来看ETC的优势。ETC是唯一一种具有身份识别和支付双重属性相结合的媒介和载体,它有精准识别和安全支付的特点,同时,它的用户粘性相对是比较高的。现在很多车联网创业公司黄了,就在于它的用户没有粘性。

 

ETC的挑战在于,应用场景单一、用户增长放缓、设备功能单一、服务尚不完善,以及来自移动支付等新工具、新手段的冲击。所以我们亟需从场景、从技术、从商业模式方面进行突破,寻找新的空间。

 

ETC新期待

那么整个行业包括我们的管理方、出行者,政府监管部门等等,我们有哪些共同的期待呢?

 

首先是用户,当前的驾驶者开车时还需要翻看手机,这时候可能会面临安全的隐患;同时车上也没有很好的辅驾,时间长一点就会疲劳;我们也需要车上有有效的交互手段,能够保持舒适性与安全性。

 

在管理方这一块,道路网络的业主和运营方对信息采集较缺乏连续性、全面性,无法进行动态的监控,还有来自互联网的冲击,内外网数据混用、安全隐患等等。所以,高速公路运营和服务单位,迫切需要安全、高效、动态的和全程的可视+可控+可服务的新一代高速公路运营和服务平台。

 

因此,ETC的发展必须向全社会渗透,以提升用户服务和体验为核心需求,以ETC产业圈的新玩家的利益诉求为切入点,以服务效率提升和驾驶安全提升为奋斗目标,以AI和大数据为技术基础,结合车路协同、自动驾驶等,对标韩国、日本等先进国家,打造新一代ETC+车联网的活力生态圈。

 

ETC+车联网的新模式

我们以ETC为基础,能够延伸与连接许多。

 

首先是ETC的新玩家。其实在最近四五年,推动中国ETC用户量大规模成长的,来自第三方的力量功不可没。比如银行,大量的发卡与赠送标签。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好的新玩家,就是移动通信的三大运营商。三大运营商正处在由3G向4G、而且很快到5G的发展阶段。从4G到5G的未来里,三大运营商会继续沿着抢夺用户、抢夺流量、以及增加用户黏性的思路来演进。ETC的存在恰恰可以跟他们很好地相结合。

 

还有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。对于金融机构来讲,大量发卡就有很多死卡,死卡必须盘活,否则一时的KPI是没有任何意义的。而对于保险公司、在车保这个业务上,他们需要有效的手段去跟踪车辆的使用状态。所以业界一直在呼唤UBI这样的新模式,就是通过在汽车上装载移动设备,实现在网络平台上对汽车信息数据进行采集、共享和有效利用,以便精准定价、降低理赔成本、改善驾驶行为,这是ETC可以跟保险公司连接的一个点。

 

我们再来看汽车产业链这方的车厂和4S店。汽车一方面面临销量天花板以及保养期过后4S店客户的流失。发达国家后市场服务占比是高达60%以上的,中国是整车制造和零部件销售占比80%,这里面的差距巨大,但这样的一个差距空间恰恰是我们的机会。

 

所以我们提出了ETC+互联网的模式。从大的方向讲,第一是跟踪行业的变革,及时创新服务思维;第二,我们要用开放融合的思想,拓展新的应用场景,促成ETC的高频刚需。目前ETC是比较低频的,因为高速公路离我们生活环境比较远,大部分人只有在远行或节假日才上高速;第三,用联网尝试新的模式,产品引入新技术,以更好地驱动这一块产业的创新发展。

 

ETC+车联网,实际上就是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和云服务三者很好的融合。这个新架构我们称之为“一端双云”。“端”,我们需要更有粘性、更加高频、更加让用户觉得好玩、好用的新型车载终端。这个“端”会提供给车辆更多支配空间,以及在线和离线两种支付模式。“双云”,一朵是ETC这块的“支付云”,跟高速公路的联网管理、收费体系密切结合。另一朵云是车联网的生态云,这一块主要是围绕着整个汽车产业链,包含汽车消费、交通消费和个人生活消费等,可以不断的延伸下去。

 

对于我们而言,车联网生态云连接了非常多生态圈的合作伙伴,包括运营商、银行、保险、车厂、4S店等,多方共建;同时,也连接一个专业的AI应用平台,实现语音辅驾、智能导航,为高速公路运营商提供精准的车辆行驶数据,为驾驶员提供准确的一对一路况播报、安全预警等。根据车辆的行驶数据,还可以做路线预判和交通流。

 

我们的产品,ETC+DVR,包含了ETC功能、4G、热点、蓝牙电话、行车记录仪等等目前比较流行的车载终端的功能;ETC+智能后视镜,一个后视镜装饰的产品形态,实时驾驶状态上报,目前在韩国和日本比较流行;ETC+生态网关,集成ETC+车联网大数据引擎接口,车辆实时数据接口。通过这些ETC产品,一个融合了高速、车厂、4S店、金融机构、保险公司与通信运营商的新市场就这样形成了,最终很多新的应用又可以沿着这样一个“一端双云”的架构、这样的平台去实现,包括车生活服务平台、车贷、ETC停车场、消费打折、加油、充电服务、保养等。

 

在数据服务方面,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架构,实现车辆的精准化管理、精准的客户画像与精准服务。各方的投入和产出通过这个平台就可以实现很好的融合,达成许许多多的交易功能,最终形成一个磅礴的ETC活力生态圈。

 

那么我们也展望未来ETC的发展朝向。我们看到,目前ETC1.0已经基本完成,正在走向ETC+的阶段。按照“十三五”规划,ETC的加法做得好的话,就会进入ETC2.0。ETC2.0将会构建一个以ETC车联网服务体系为核心的新业态,最终将会走向Mobility as a Service,全交通要素、全场景融合的未来全息交通服务体系,而这样的体系恰恰又很好的支撑着国家三大技术战略:第一个,是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战略,第二个,是移动通信的“3G跟随、4G并行、5G超越”的战略,第三个就是国家刚刚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战略。未来,我们将以ETC为踏板,沿着ETC+和ETC2.0完成向车路协同、全息交通和更加美好的MaaS愿景进发。